• 中文
  • Home
  • Destinations+
    • Europe
      • Azerbaijan
      • Bulgaria
      • France
      • Greece
      • Hungary
      • Iceland
      • Latvia
      • Montenegro
      • Portugal
      • Russia
      • Spain
    • Middle East
      • Turkey
      • Dubai
      • Iran
    • Africa
      • Morocco
      • Namibia
      • South Africa
    • Asia
      • Taiwan
      • India
      • North Korea
      • Nepal
      • Macau
      • Japan
      • Turkmenistan
      • Uzbekistan
      • Tajikistan
      • Kazakhstan
    • South America
      • Argentina
      • Bolivia
      • Brazil
      • Chile
      • Ecuador
      • Peru
    • Central America
    • Oceania
      • Australia
        • South Australia
        • Northern Territory
        • Victoria
        • Queensland
        • Tasmania
      • New Zealand
      • Fiji
      • New Caledonia
      • Vanuatu
    • Antarctica
  • Food & Wine+
    • Café & Desserts
    • Fast & Casual Food
    • Restaurants Reviews
    • Fine Dining Experiences
  • Travel Tips+
  • Luxury Travel+
    • Cruise
  • Pregnancy & Kids
    • Pregnancy
    • Parenting
  • Reviews
  • Archive+
  • Contact+

Travel with Winny

  • English
  • 中文 Chinese
  • English
  • 首頁
  • 我愛旅遊+
    • 歐洲
      • 法國
      • 西班牙
      • 葡萄牙
      • 希臘
      • 捷克
      • 匈牙利
      • 羅馬尼亞
      • 保加利亞
      • 斯洛維尼亞
      • 立陶宛
      • 拉脫維亞
      • 蒙特內哥羅
      • 瑞士
      • 波士尼亞
      • 塞爾維亞
      • 俄羅斯
      • 瑞典
      • 冰島
      • 亞美尼亞
      • 喬治亞
      • 亞塞拜然
    • 中東
      • 杜拜
      • 土耳其
      • 伊朗
    • 中美洲
      • 墨西哥
      • 瓜地馬拉
      • 薩爾瓦多
      • 尼加拉瓜
      • 巴拿馬
    • 加勒比海
      • 古巴
    • 亞洲
      • 台灣
      • 澳門
      • 馬爾地夫
      • 尼泊爾
      • 印度
      • 越南
      • 日本
      • 北韓
      • 土庫曼
      • 烏茲別克
      • 塔吉克斯坦
      • 哈薩克
    • 大洋洲
      • 紐西蘭
      • 斐濟
      • 澳洲
        • 昆士蘭
        • 南澳洲
        • 澳洲首都領地
        • 維多利亞
        • 西澳洲
        • 塔斯馬尼亞
      • 新喀里多尼亞
      • 萬那杜
    • 非洲
      • 摩洛哥
      • 南非
      • 納米比亞
      • 史瓦帝尼
    • 南極
    • 南美洲
      • 巴西
      • 阿根廷
      • 智利
      • 秘魯
      • 玻利維亞
      • 厄瓜多
      • 哥倫比亞
  • 世界美食記綠+
    • 高級餐廳料理
    • 甜點 & 咖啡廳
    • 當地美食小吃
    • 當地餐廳介紹
  • 旅遊教學篇+
  • 奢華旅遊+
    • 郵輪旅遊
  • 旅館評價+
  • 廠商合作
  • 育兒 & 懷孕
    • 懷孕
    • 育兒 & 媽媽經
  • Contact
  • 文章目錄+

33歲第一次刺青全紀錄! 刺青疼痛指數 & 刺青注意事項

2022-11-08 by Winny 發佈留言

我終於在 33歲第一次跑去刺青了! 雖然我不小心在家意外產子(超扯記錄在此),但我其實很怕痛! 人家是看刺那個部位好看來決定刺那裡,而我則是瘋狂搜尋「 刺青疼痛指數 」來決定! 我真的是一個想很多的人,我甚至搜尋「後悔刺青」 來看其他人後悔的原因是什麼(英文超多關於 tattoo regrets 的文章)!

刺青疼痛指數 moon tattoo 月亮刺青

在轉 34歲的前一個月,跑去刺人生第一個刺青,紀念自己的成長。

於我從以前就很想要刺青,但一直無法下定決心要刺什麼圖案。 直到經歷過產前憂鬱、產後憂鬱後,我更想記錄重生的自己,因此便開始上網找墨爾本的刺青師。

如何尋找刺青師?

我一開始就用谷歌搜尋 Melbourne tattoo artists,畢竟人不再墨爾本的話再怎麼找也沒有用。 有些媒體會把一些前十大有名的刺青店列出來,於是我就每一間店按進去看他們的 Instagram。 在澳洲刺青師都是獨立接案,所以店裡面就會有各位刺青師的帳號,我就會進去看每位刺青師的風格(應該有逛上百位),最後存幾位我喜歡的。 我最後是選擇 Paul Rapley ,雖然他不太經營 IG,但我很喜歡他的創作風格。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Paul rapley (@paulrapley_tattooer)

選刺青師前一定要看看他們復原好的作品(healed work)! 因為剛刺好的刺青通常都很漂亮,但幾天後會開始結痂、脫皮,最後就能夠看出這位刺青師的功力。 有些功力不夠的刺青師可能會因為刺進皮膚的深度不對,而使讓顏料染開。

有些老一輩的人說刺青會致癌,那是因為早期的顏料有含重金屬,因此也要注意刺青師是用什麼樣子的染料。 還有刺青店的評價/ 衛生度,針頭是不是一次性等。記得一分錢一分貨!

上面的圖案都是剛刺完的樣子,下面才是結痂後復原的「真正」樣子。

如何決定刺青風格?

對我來說刺青是個會在身上永久的印記,因此能夠隨著歲月痕跡後還是好看很重要。 網路上有許多刺青十年後的對比照,例如這篇「35 Pics Reveal How Tattoos Age Over Time」。 由於所有的墨水都會因為時間而微微暈開,因此我也搜尋什麼樣子的風格會比較持久,例如這篇就對我受益良多:「8 Tattoos That Actually Look Better As You Age」。

Reddit 上抓的 dot work tattoo,三年後很像是漂亮的素描。

目前大受歡迎的「fine line tattoo 單針刺青」裡的細線條如果太接近,未來就比較有可能會糊成一團,變成看不太出來是什麼(尤其是字母)。 大多要持久的刺青最好線條還是粗一點、黑白色系(彩色比較容易掉色而且顏色可能會隨著時間改變)又或者是用針一點一點點出來的畫風(dot work)時間久了也會比要漂亮。

在了解自己喜歡的風格以及圖案後,可以在 IG 用 hashtag 搜尋,只要想要的主題在後面加個 “tattoo” 即可,例如 #dotworktattoo #moontattoo 等。 有些網站也會付費幫你設計刺青圖案,可以拿此圖案給刺青師刺,只是真正厲害的刺青師應該不會想要刺人家的設計吧! 不過我很喜歡 Tattoo Stylist 這個英文網站,詳細告訴你不同圖案的意義以及給我不同的靈感。

dotworktattoo

IG 的 hashtag 真的讓找刺青風格變得很方便。

刺青疼痛指數 & 位置

我真的是超級怕痛的人! 打針時還沒碰到肉,但就因為想像力發作而開始頭皮發麻。 所以「 刺青疼痛指數 」我搜尋了好久! 還好基本上肩膀跟手臂外側是最不痛的,可能是因為脂肪比較多。 最痛的則是脊椎附近因為神經很多,還有手臂內側、腳裸、肋骨都因為靠近骨頭或是本身就較敏感而很痛。

依照這張圖的 刺青疼痛指數 ,我一開始是想要下臂內側,因為想要隨時看到美美的圖騰。 可是後來在寫信給刺青師後,覺得一切要成真了! 怕未來不喜歡的話會覺得很礙眼,於是決定放在背部,眼不見為淨。 雖然我覺得脖子底下、脊椎正中央最美,但實在太怕痛,只好選在右上背靠近肩膀的位置。

除了考慮疼痛指數,也需要考慮刺青的位置會不會讓它更快退色。 例如皮膚容易摩擦到的地方(像是手指、腳、手肘等)、 容易曬太陽的地方都比較容易讓刺青變色。 另外嘴唇、內耳、手掌、腳裸都因為皮膚的關係而不容易上色。

TATTOO PAIN CHART 刺青疼痛指數

如何減低後悔刺青圖案的機率?

國外關於「tattoo regrets」的文章實在是太多了! 有人說看網路上多少移除刺青的廣告,就知道有多少人後悔他們的刺青。 而且網路上也關於因為後悔刺青而衍伸出來的憂鬱症! 絕對不要小看一時的決定所帶來的延伸問題!

根據這篇訪問 2000 多位美國刺青人士的報導(連結),有 75%的人至少後悔過身上其中一個刺青。 在那些幾天內就後悔的人,有 25% 是因為一時衝動才去刺青的。 就算那些想了好幾年的人,也有 5%幾天內就後悔。 21% 的人大約一年後開始後悔,36 % 是幾年後才後悔。

而後悔最常見的理由則是當時年少無知、年長後個性改變,該刺青已經不符合本身、刺了前情人的名字、刺青師後來看起來很糟糕 & 刺青本身沒有意義。 雖然許多人覺得刺青美就好,但審美觀以及流行的圖案會隨著潮流改變,因此有意義的刺青還是比較經得起時間考驗。

有趣的是大部分後悔的人都是只有小刺青,那些有大面積刺青的人反而較少後悔。 可能大面積的刺青時常都是日積月累,這些人本身就比較喜歡刺青,而不是看別人好看才去刺的。

people-are-showing-off-their-biggest-tattoo-regre-2-12503-1604960390-8_dblbig

網路上 Buzzfeed 這張圖,上面的英文說:「我根本不記得上面刺的數字是什麼或是有什麼意思。」

如何傳訊息給刺青師? 估價 & 圖案設計

好的刺青師都非常忙,大部分都需要排好幾個月以後。大多有名的刺青師也不會用 Instagram 私訊,因為太亂了。 以我的刺青師為例,我從一開始 email 他到用刺青是兩個月的時間。 這中間從一個禮拜後才回復到三個禮拜都有,害我一度以為自己被他放鳥。 其實只是他太忙了! 因此寫信給刺青師的 email 一定要含重點,不然溝通完畢都已經幾個月後了!

寫信給刺青師有幾樣重點:

  • 你想要刺青的主題、圖案、風格、顏色等(切記你要的風格最好是你刺青師本身的風格)
  • 附上幾張範例圖給刺青師當參考。 千萬不要刺青師直接訪別人的,因為他們這樣等於是抄襲人家的創作!
  • 告訴他們你希望的位置、大小,這樣他們才能夠幫你估價以及設計出適合該身體位置的設計。 如果不知道大小或是該刺那裡的話也沒關係,刺青師會給你建議。
  • 跟他們說你大概什麼時候有空,例如每個周末。
  • 有什麼其他問題可以在 email 尾端問他們。 可以從他們的回答看是不是跟你很合。
dell 筆電

寫信給刺青師前要想清楚啊!不然他們可能就不會回信了。

我為何最後選擇右後肩的月亮 & 橄欖葉圖騰?

我其實一開始是想要把曼陀羅圖騰刺在下臂內側,希望當自己情緒起伏很大時能夠提醒自己要平靜下來。 我的刺青師對於設計曼陀羅圖騰很有一套,他很會適當地留白、細膩的手法讓簡單的圖案看起來很精緻。 一開始我在他的 IG 上找到我想要類似的設計,他說大約要三百到四百澳幣,如果手掌大小的話則是伍佰澳幣。

這個價位是我可以接受的,畢竟是在我身上一輩子。 只是我因為背上除痣有長出肥厚性疤痕(一開始我以為是蟹足腫),所以很擔心刺青後會不會有問題,於是就寫信問了他關於這個問題。 可能信寫得比較長,兩個禮拜後都沒消息害我以為他覺得我很煩所以不想跟我合作(刺青師也會挑客人)。

那個時候我很傷心,覺得自己被拒絕了,正想放棄的時候他回信告訴我:「如果擔心的話可以先刺小的,或是沒有顏色的,看看皮膚會不會有什麼反映。」 由於網路上許多刺青師都會長達一個多月才回復(至少在國外是這樣)於是我還是決定找他,並給他看另一個圖。

moon tattoo 月亮刺青

非常喜歡這句話的意義,提醒我不管怎麼樣,我還是我。

會選擇月亮的原因是我在網路上看到兩句話:「Just like the moon, no matter what phases you are in, you are still a whole.」(就像月亮一樣,無論正在經歷哪個週期,你都是完整的。)以及「And just like the moon, we must go through phases of emptiness to feel full again.」(就像月亮一樣,我們都需要經歷殘缺才會感受到圓滿。)

一開始是想要配上蓮花代表重生以及與冥想有關聯。 可是在網路上搜尋其他人的蓮花加月亮的設計,看起來都太有宗教風格。 其他的花與月亮搭配起來又會讓我想到「月缺花殘」、「花顏月貌」等形容女性的成語,接著又聯想到「水性楊花」,最後就算了。

moon tattoo 月亮刺青

其實我也蠻喜歡這種有花以及月亮的感覺,可是被成語害了。

最後是剛好看到刺青師曾經刺過的葉子跟月亮圖案,貌似橄欖葉。 我們在紐西蘭的家都種植橄欖樹,是一株我家人都很喜歡的植物,同時又代表不朽精神。 於是我馬上寫信給刺青師告訴他我喜歡這個圖案,可惜他告訴那個圖已經有人用過了,但他會重新設計一個類似的給我,費用會是他最低收費兩百澳幣。

由於國外許多設計師都是透過 email 溝通,當天再給客戶看圖案(怕盜圖)。 所以我也自己蒐集了許多兔案,從葉子的形狀到整體的感覺都寄給他,希望可以減低當天的溝通時間。 結果當天還是花了將近兩個小時決定圖案的細節與位置。

paulrapley_tattooer

最後是看到刺青師的圖剛好有葉子與月亮,因此決定用橄欖葉來搭配。

刺青當天注意事項?

  • 依據刺青的大小有時候會花上四、五小時,更大的刺青甚至需要花幾天才能完成。 因此在刺青前一晚睡好是很重要的。
  • 刺青前也不要飲用酒精,免得會血管擴張。
  • 一個禮拜前開始在準備刺青的位置塗乳液,但當天不要塗。
  • 記得要洗澡(有些人有體臭)以及在該位置除毛。
  • 當天也準備水跟點心,隨時補充糖分。
  • 穿的衣服要寬鬆,這樣結束後才不會壓迫到刺青的位置。

當天刺青感想 & 刺青疼痛指數

我刺青師所在的刺青工作室 Hamsa Tattoo 是在墨爾本的西區。 在已經不需要戴口罩的澳洲,一進去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戴著口罩就讓人感到安心,連來刺青的我也需要戴口罩。 由於疫情的關係,刺青時只有我一個人可以進去,但在這之前老公可以在等候室一起幫我看設計跟位置。

刺青師 Paul 本身超靦腆的! 其實整家店的人無論男女都超溫柔的! 聽到我是第一次刺青又帶著寶寶,一直跟我說都生過孩子絕對沒問題! 而我又很不巧剛好第一天生理期大血崩,前台的妹妹全身刺青還很親切跟我說來月經並沒有比沒有來的時候還痛,叫我不要太擔心網路上的言論。

墨爾本刺青 melbourne tattoo

第一次近來刺青店,裡頭很乾淨,店裡的人更都很溫暖!

Paul 一開始拿了幾個不同大小的同款設計給我,雖然都是葉子跟月亮,但我總覺得不太好看,希望可以改一下月亮的形狀以及葉子的位置。 每調整一次他都回到他工作區 iPad 上畫畫,之後再印出來給我看。 害我很不好意思,希望可以直接在 iPad 上討論,但他說印出來還是比較好。

終於在改好圖案後,接下來就是決定刺青的位置。 在這之前我已經下載了一個叫做 InkHunter 的 APP 可以把不同刺青圖案放在身體的照片上,也可以利用 AI 技術顯示刺青在身上的樣子。 此時一個小時的停車時間到了,York 需要去換車位。「你自己決定就好了。」丟下這句話他就帶著寶寶走了,還順便去買麵包吃。

墨爾本刺青 melbourne tattoo

我刺完後其實有點後悔選擇這個方向的月亮,因為看起來很像英文字母 C。朋友們都說我想太多,希望是真的。

我只好一個人看著鏡子跟刺青師調整角度,但背後實在是太難了! 而且無論我怎麼看、刺青師怎麼拍,原本渾圓的月亮都變成個奇怪的形狀,讓我很不滿意。 「那是因為妳身體不是平面的,所以把圖案放到你身上就會出現一個弧度。」他說。 「我看你時常用 free-hand drawings(直接畫在身體上),你有辦法把月亮改成比較圓嗎? 還是要用原先的月亮,就不會有這問題了。」我問。

他歪頭想了好久,還一度準備調整成原本的月亮,但最後他拍了張照片給我說:「你看,從這個角度就是圓的。 只要你肌肉一動,圖案一定有所改變。」 看我若有所思的樣子,刺青師突然說:「你可以不用今天用,可以先回家想一想。」「不行! 你那麼難訂!我今天一定要用!就這樣吧!」 於是最後就這樣定案。

刺青疼痛指數 moon tattoo 月亮刺青

Paul 手法很溫柔,比做臉還不痛。中途不斷跟我聊天,很快就好了!

於是我最後一次去上廁所(裡頭居然有衛生棉!),出來後拿出耳機希望能夠讓我分心不要太痛。 結果耳機居然沒電…刺青師還拿出自己的耳機問我要不要用,但怎麼用都連結不起來。「我們也可以聊天啊~」他說,於是我們就開始聊天。 人家說前十秒最痛,但除了有東西在我身上很快速地轉來轉去,根本就不痛! 雖然我知道刺這個部位比較不痛,但我還以為多少會有點疼痛,但沒想到 刺青疼痛指數 0!

而且我也沒塗麻醉! 有些刺青師會不喜歡塗麻醉因為皮膚會油油的,但我這位刺青師說他不會特別不讓客人用。 老實說我覺得霧眉加上麻醉比這個痛好多倍! 跟刺青師聊他家人,說他有產後憂鬱症,無法跟第二位孩子產生連結感,因為太愛第一位孩子了。 直到老二四歲才開始喜歡她。 他也跟我說他老婆今天下午傳來她哭泣的影片,因為一個人在家帶三個孩子快崩潰了。 沒想到我居然讓他比其他同事還晚一個多小時才下班,實在是很不好意思啊!

刺青疼痛指數 moon tattoo 月亮刺青

一開始刺好的成品,但我覺得樹枝有點太細,覺得很容易折斷。

「沒關係,這是一輩子的事情。 我有位客人最高紀錄是花兩個小時決定位置,而且幾乎都是男的比較有決定障礙。 一般小的刺青比較難決定位置,因為一點點改變就感覺很多,大面積的刺青反而比較容易。 而我很幸運客群幾乎都是女性,她們也比較能夠忍痛。」他說。

就這樣二十分鐘就過去了! 實在是有夠快! 而 York 也回來了,跟留下來關店的老闆娘亂哈拉一通。 他看到我背上的刺青有夠驚豔,說比他想像地好看很多。 確實看單一圖騰很難想像出成品,真的要相信刺青師的美感! 而在刺完後他還拍照給我看,讓我覺得要改那裡? 例如我就在葉子上多一些陰影,也在樹枝末梢稍微加厚一些,比較像是自然折斷的感覺。

刺青疼痛指數 moon tattoo 月亮刺青

剛刺完回家後,看起來一點也不紅,覺得好神奇。大家可以看到橄欖枝幹有點微微地比較厚。

雖然回家後我有點有點後悔選擇月亮(或是任何幾何圖形),因為當初沒想到圖案會因為肌肉關係而變形。 如果只是單純的花或是植物,則看不出來變形的問題。 「月亮也不是每天都長得一樣的。」我朋友這樣跟我說,讓我稍微釋懷。 撇開這點不說,這刺青真的很漂亮,我個人很喜歡。 先前網路上有人說第一次刺青就像是破處一樣,如果經驗好的話就會想要更多 😛

真的這次經驗很棒,就算我覺得我自己是很龜毛的人,也沒有感受到 Paul 的不耐煩或是感到壓力。 而且本來一小時的 appointment 變成 2.5 小時也沒多收我錢。 只能感謝自己是排在最後一個,才有機會這樣花時間跟他溝通。

刺青疼痛指數 moon tattoo 月亮刺青

回到家後發現月亮會隨著我手臂的動作而有所變化,難怪許多人都刺花花草草,這樣形狀就算有微微改變也沒什麼差。

刺青後注意事項 & 復原

當下刺完的時候,刺青師有在我的刺青上面黏一片保鮮膜,他說回家可以用溫熱的肥皂水沖洗傷口,睡覺時並不需要繼續用保鮮膜。 可是我看網路上說刺青晚上可能會流汁,為了不要讓被單變髒,我還是貼著睡。

刺青疼痛指數 moon tattoo 月亮刺青

回家黏著的保鮮膜。

醒來後發現我的刺青跟昨天沒什麼差別,也沒什麼結痂或是掉色,跟我想像的不太一樣。 後來搜尋網路說熱水會把血漿洗掉,難怪刺青師說接下來的一個禮拜可以早晚用熱的肥皂水洗傷口,之後再用濕紙巾拍乾。

刺青疼痛指數 moon tattoo 月亮刺青

隔天起來刺青的樣子,看起來除了一點削削,其餘都很正常。

最後塗上德國 Bepanthen 紋身後護理軟膏(澳洲藥局很便宜,或者是你的刺青師會有推薦的護理產品),這樣就好了。 當然第一個禮拜衣服要透氣,不能在刺青的地方穿緊身衣物,一個月內也不能去游泳。 反正我剛好都沒有要做這些事,所以刺青復原得很好,也不會發癢。

moon tattoo 月亮刺青

一個多禮拜過後,我的刺青理當說已經完全復原,但顏色都沒有什麼變化,覺得很開心。

我覺得比較神奇的是我刺青就算復原後顏色並沒有很大改變,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刺得太小片還是刺青師傅的功夫很好。 總而言之,我真的很滿意第一次的作品。 未來會不會刺青上癮? 有可能喔! 希望大家喜歡我這篇刺青心得。

moon tattoo 月亮刺青

我女兒現在只要看到書裡的月亮,就會想要翻開我的衣服找我背上的月亮。 那些身上刺很多圖案的人,小孩是不是特別喜歡呢?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記得加入我的 IG @ travelwithwinny 以及 FB 粉絲頁 Travel with Winny 一起跟昀去旅行 關注旅行即時動態! 也可以在博客來及其他各大書局購買我的旅遊書喔!

分類: 生活雜記 標籤: 刺青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Follow me on:

WHO IS WINNY?

WHO IS WINNY?

1988年射手女
澳洲驗光師+二寶媽
曾在家意外產子
人生冒險才正開始!

和老公走過88國,剛帶孩子完成75天日本大冒險
現居墨爾本,分享正面教養、旅行、保養日常碎念

歡迎追蹤我的育兒旅行日常!

✦ 合作邀約 katedog@ms35.hinet.net
Line @782boytk

想環遊世界嗎?快點入購買 Winny 新書!

想環遊世界嗎?快點入購買 Winny 新書!

近期文章

  • 北海道自駕行程 8天7夜|親子住宿、路線、花費一次看
  • 如何每餐外食省 25%-50%? 黃金海岸美食 —澳洲兩大省錢 APP 介紹
  • 帶小小孩遊澳洲: 黃金海岸 5大免費景點推薦
  • 追奶 紀錄— 我如何三週內從配方奶轉全母乳?
  • 9D8N 郵輪 —每人NT$12000 嘉年華海景房。吃什麼?玩什麼?全紀錄

BOOK YOUR NEXT HOLIDAY

Booking.com
Klook.com

租車最愛

Copyright @ 2015-2023 Travel With Wi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