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母奶 373天,我在寶寶一歲生日後成功退奶。 當初我是抱著佛系心態,有就有、沒有就算了,反正我自己也是喝配方奶長大的。沒想到這期間她一次配方奶都沒喝到! 我從一開始乳頭被寶寶咬到見血、塞奶,到後來奶量多到甚至能夠捐出去! 只是如果問我下一胎會不會 餵母奶? 答案是我不知道。雖然母乳對寶寶好處多多,但對母親的身心卻是一大煎熬(至少我是這樣。可延伸閱讀我的 產後憂鬱)。
以下我將會跟各位分享我 餵母奶 一年的過程以及學到的知識(如何追奶、飲食調整、預防脹奶、喝奶頻率等),希望能夠幫助想要餵寶寶母乳的媽媽們。 不過這篇是我個人心得,不見得大家都受用,專業泌乳知識最好還是尋找泌乳師喔!
親餵 vs 瓶餵的差別
- 親餵最大的好處就是母乳會依據孩子的需求而改變成份,例如寶寶生病的會母乳就會自動產生抗體。所以就算瓶餵的母親,通常一天還是會盡量親餵一次來,來達到母乳特有的功效。
- 親餵成功很大的關鍵是取決於寶寶能不能順利吸奶,寶寶成功吸奶有時候會花蠻多時間的,可能會長達幾個禮拜,媽媽們不要太挫折,我朋友們到後來都有成功親餵。
- 很多人覺得親餵跟寶寶的連結是無價的,但這因人而異,有些人不喜歡整天跟寶寶黏在一起。與寶寶連結的方式有很多種,不是只有親餵。
- 瓶餵的好處就是擠奶的時候可以放空,餵奶的時候可以由其他人幫忙。 媽媽可以事先把奶擠好,然後自己出去辦事,寶寶還是有奶可以喝。 壞處就是要洗奶瓶,出門的時候帶一堆。
- 親餵則可以隨時把奶拿出來餵食孩子(捷運上也可以)或安撫。雖然我個人不喜歡用親餵來安撫,因為寶寶討奶會變習慣,不餓的時候也想要吸一下,這樣會變成只有媽媽能夠安撫。安撫我們還是用奶嘴,雖然一開始她很排斥,但我們繼續塞(畫面看起來很像虐嬰),但最後她都會妥協然後沉沉睡去。我們也不會抱著小孩走來走去安撫,只會定點,不然搖動也會變成習慣。
- 我一開始是親餵跟瓶餵一起進行。由於我產後憂鬱很嚴重,看到寶寶就煩,對我來說擠奶不用面對寶寶是種救贖。可惜擠奶器的吸力根本無法跟寶寶相比,幾天下來差點乳腺發炎,所以後來才親餵跟瓶餵交叉。但後來因為回台灣住防疫旅館沒有消毒用品,兩個禮拜親餵下來寶寶就不再願意喝奶瓶了(當時她四個月半)。
親餵需要什麼?
- 親餵一般只需要媽媽的奶頭。除非寶寶有吸允問題,那麼可能會需要乳頭護罩來當輔助。
- 當你擠奶或餵奶的時候,另一個奶也會因為刺激而溢奶。而早期 餵母奶 的時候,就算沒餵奶,聽到嬰兒哭聲,奶就會自動出來,因此就有溢奶墊的存在。這些大多是拋棄式的,但我覺得溢奶墊吸收力不夠又不環保。所以親餵母乳的時候我超級推薦紐西蘭品牌Haakaa 瓢蟲矽膠集乳墊(跟小花同品牌)。不只可以重複使用,你集起來的奶還可以倒進去存乳袋,一點都不會浪費!
- 至於日常的溢奶我就隨它溢,媽媽餵Mamaway 抗菌無痕哺乳內衣本身吸收力還不錯,我穿出門都沒有因為溢奶而尷尬。可是要每天洗,因為我怕胸部附近滋生細菌而引發乳腺炎,所以一開始我總共有三件替換,後來又多買了兩件。
瓶餵需要什麼?
- 瓶餵最重要的就是一台好的電動吸乳器!這點非常的重要!我聽過太多媽媽們隨便買台吸乳器,結果怎麼擠都覺得自己沒奶,結果根本是因為吸乳器的吸力不夠強。一台好吸乳器能夠讓你省很多時間。也不要為了省錢買手動吸乳器,套一句澳洲醫院的護士說的話:「明明科技帶來了方便,幹麻用手動累得要死。」
- 在澳洲的藥局跟醫院都有醫療級的吸乳器可以租借,其中以美樂Medela新世代智慧型電動吸乳器Symphony 最普遍。這台吸力非常強,專門針對母乳分泌量不足問題的媽媽。我一開始是用這台來幫忙增加奶量,可是買進的費用昂貴又大台,所以我之後是買美樂Medela單邊Swing電動吸乳器 來用。
- 無論廣告怎麼說,小台攜帶性高的吸乳器就是沒有大台的好!我會買這台小的是因為我覺得我會是親餵為主,買單邊的原因則是不需要另外買吸奶胸罩。
- 如果你是以瓶餵為主的媽媽,我很推薦連澳洲當地媽媽們都愛的韓國品牌Spectra 貝瑞克的S1(韓國官網),雖然一公斤重,但以醫療級的雙邊吸乳器來說體積不大,而且也可以帶著走。基本上我每位朋友都有一台。
- 如果你是像我一樣只用單邊吸乳器的話,那麼Haakaa真空吸力集乳瓶(小花)就非常好用。可是親餵的話,小花就很爛,因為無論真空吸力如何強又或者是用他們家的防掉配件(就是一條矽膠繩綁在上面)寶寶有時候一拳或是一個大動作,小花就掉了。因此親餵的話請買它們的瓢蟲(真心推薦親餵一定要!)
- 奶瓶我們則是選擇Philips 飛利浦,主要是因為我覺得到處都可以買到,如果臨時需要也不會手忙腳亂。一開始我怕寶寶不願意吸,有想過買一對品牌讓她試,但還好一用就上手。不過如果你是買 美樂Medela的吸乳器,那麼我建議用他們的奶瓶就好了。他們的奶瓶可以接在吸乳器上,這樣吸完就不用再換容器。我家寶寶後來習慣飛利浦,所以後來想換成美樂的吸頭就失敗。
如何預防乳腺炎?
無論你是親餵或是瓶餵,都有可能會發生乳腺炎。 所以預防乳腺炎的知識非常重要,不然真的會痛到生不如死! 嚴重時需要吃抗生素,有可能因為這樣而停奶。
1) 按摩乳房
我第一次開始塞奶的時候是在醫院,當時因為寶寶吸力不夠,我的胸部開始產生硬塊。 醫院的護士跟我說屬於正常。 原本睡得好的寶寶開始頻頻哭泣,但我就是一直親餵,乳頭都見血了! 我先生跑去藥局買冰敷乳頭的產品以及修護乳頭膏,但都沒有用。每次餵奶都很有恐懼感,因為很像在傷口撒鹽一樣刺痛。
直到週一醫院的泌乳師來上班,才說我太誇張居然可以忍這個痛! 難怪可以在家意外生產(延伸閱讀),一般媽媽早就用乳頭護罩讓奶頭休息或是用醫療級的擠乳器來幫忙。
產後五天回到家台灣月嫂上工,月嫂發現原來我的乳腺已經塞住了(剛生完最容易塞),需要把所有的硬塊按摩掉,乳腺通了,奶就出來了。 她說如果寶寶含乳正確,那麼乳頭會這樣破裂就是因為乳腺開始發炎,因而影響到乳頭,他們叫「荔枝奶」(再拖幾天就乳腺炎了)。果然之後每次餵奶我都按摩胸部,乳頭就再也不痛,醫院買的那些冰敷乳頭的產品等也都沒用告了。
所以前幾個月餵奶或擠奶時,一隻手一定要胸部按摩! 這方面可以請老公幫忙,半夜也一樣,那怕對方隔天要上班。 盡量把胸部上面的乳腺硬塊朝乳頭的方向推拿,弄到不見。 這些硬塊都是塞奶的前兆。 有時候需要用手指關節在原地反覆揉搓硬塊才會不見。 當硬塊打通的時候,會有「奶陣」發生。 此時奶就會突然沖出來,像水管打通然後噴出水來!隨著寶寶吸力增加,未來就不用這麼辛苦按摩了。
2) 偶爾親餵
某些因素的關係(寶寶無法吸吮、媽媽需要回去上班)都有可能使媽媽決定擠奶瓶餵。 我在產後兩個禮拜後發現瓶餵不需要跟寶寶有親密關係,所以就開始用吸乳器一開始覺得很方便,直到某天我的乳房痛到如果側躺,那麼胸部的地心引力壓下來就無比劇痛! 這就是乳腺癌的徵兆,我趕緊找月嫂幫忙。
她趕緊幫我按摩然後讓寶寶親餵,寶寶的吸力比任何吸乳器還強(這時她已經三個禮拜大)。 親餵持續兩天後奶就不痛了。 難怪我瓶餵的朋友們只要奶開始痛,就會趕緊向寶寶「求救」。
另外個方式就是洗澡的時候在熱水下擠出一些奶,不要讓奶持續漲著(有時候寶寶餓的時間跟脹奶的時間不符合,這時就要擠一點點出來)。
3) 少吃容易塞奶的食物
雖然網路上常說媽媽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心情好最重要。可是在經歷過可怕的塞奶痛處,我可情願跳過有可能塞奶的食物,也不想再次經歷。容易造成塞奶的食物有: 全脂牛奶、起司、乳酪、焗烤、糯米類(肉粽、油飯)、蛋糕、巧克力、奶油、手工餅乾、洋芋片、薯條、漢堡、雞排等。基本上只要是太油的食物我都盡量跳過,所以奶油太多跟油炸的食物我盡量不吃。 我大約產後六個多月在奶量平衡後才開始吃油炸。
我每天一定吃 4800mg 的卵磷脂(外國人覺得不是哺乳聖品所以這邊賣得不貴)。 卵磷脂可用來來預防乳腺阻塞,以及避免反覆乳腺炎、漲成石頭奶。 因為它是「天然的乳化劑」,用來使乳汁中濃稠的脂肪乳化成小分子,被認為能降低乳汁的粘度來預防乳腺管堵塞。 我每天吃到完全退奶才結束,這期間就算偶爾亂吃也沒有塞奶。
親餵如何知道寶寶喝多少?
有些親餵媽媽因為不知道寶寶每餐喝多少,就改成擠出瓶餵。 其實寶寶剛出生的時候胃非常小(從下面的圖可看出寶寶出生第一天一次只喝5-7ml),所以不要覺得媽媽怎麼都沒奶就直接餵配方奶。我們所認知的母乳會在寶寶持續刺激乳頭的吸允四、五天後才會出來。
媽媽一開始只會產出金黃色的初乳,這些可是非常有營養價值的! 如果不想要 餵母奶 ,至少讓孩子喝到這些初乳再換配方奶(如果無法當然另當別論)。 以下幾個方式可以讓你知道寶寶有喝飽:
- 親餵時可看到寶寶有吞嚥的動作。 餵完奶後,乳房呈現柔軟狀態。
- 寶寶吃飽後會自然鬆口,不再緊黏媽媽乳房(如果是餵到睡著的話,則是要想辦法把寶寶用醒。 我的原則是在那餵奶那段時間內,一定會確保她是醒著。 新生兒可能一邊要半小時,大一點一邊五分鐘就厚了。)
- 可能尿量來判定。 寶寶五天大後,每天約換6至8片的尿布(護士都會問一天換幾片尿布?)
在此非常推薦各位爸媽在懷孕的時候就開始看美國泌乳師 Sunny 老師的頻道,這集「如何產後第一天就成功母乳餵養」是個很好的開始。
如何增加奶量?
1) 初期需要頻繁擠奶& 親餵
- 由於母乳吸收較好,因此一開始每兩個小時餵一次很正常。 只要乳頭有持續被刺激,慢慢奶量就會跟上,無論是親餵或是擠奶。
- 假使今天寶寶喝奶喝得比較多,那麼隔天奶量就會上升。 寶寶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猛長期」需要 「密集餵哺」(英文是 cluster feeding),這時你會覺得你整天都在餵奶。 這段時間雖然很難熬,但之後你的奶量就會增加到能夠滿足寶寶的量,又可以幾個小時後餵一次。
- 我之前純瓶餵的時候,一次一邊擠奶是 20 分鐘。 雖然說明書最好一邊 30 分鐘,可是我擠 30分鐘後,胸部之後會變得過漲,容易漏奶。 因為我寶寶吃得沒有我用吸奶器擠得多。 當然擠多久會因機器吸力設定而有差。 月嫂在的時候我一邊各 15 分鐘,可以擠 170-200cc,可是寶寶那個時候才喝 100ml。
- 奶量大概在產後六周會開始慢慢平衡,變得比較不會漏奶。 理當說如果你擠的奶跟寶寶吃得量一樣多的話,是不會有庫存的。 如果想要集乳收藏起來的話,那麼就需要擠比寶寶吃的量多。 當初我就是這樣才可以捐奶的。
2) 親餵也可以善用吸乳器
- 這個方式是我月嫂教我的。 如果你是正常親餵/ 擠奶,那麼不久後會到達到供需平衡的狀態。 可是沒多久又要經歷「密集餵哺」。 因此月嫂建議我最好用吸乳器每邊吸個幾個五分鐘,再給寶寶吸奶。 這樣我永遠產的比寶寶需要多,就算她進入猛長期也比較不怕奶喝不夠,不需要經歷頻繁餵食。
- 雖然澳洲醫院都建議餵完再用吸乳器,可是我覺得月嫂的理論比較對。 因為母奶有分前奶(foremilk)跟後奶(hindmilk)。 前奶比較稀,後奶比較多脂肪,但通常是寶寶吸吮 10-15 分鐘後才會有。 所以以同樣的親餵時間來算,寶寶喝後奶的話會比較有飽足感,能夠撐(睡)比較久。
3) 催奶食物 & 湯湯水水的重要性
- 在澳洲,媽媽們主要吃的發奶食物是一種叫做 lactation cookie 的發奶餅乾,裡面有啤酒酵母。 價錢貴得要死(比卵磷脂還貴),可能看準媽媽們沒時間烘培,不然蠻好做的。 月嫂說其實就像亞洲人用米酒一樣,也有催奶功能。 可是個人覺得效果有限。
- 我覺得餵奶最重的就是喝夠水! 畢竟奶水八成都是水分,而你一天產快一公升的奶,所以水分需要很多! 我自己在國外坐月子是買新和春的月子包來燉湯(可寄海外)。 在月嫂還沒來的時候,我們就用電鍋把中藥包跟一種肉燉(雞肉、排骨都可以)。 由於他們是少數月子包標榜不需要米酒(澳洲不好買米酒)所以很方便。 而且每天藥材不一樣,只要照順序吃就好了。
- 我月子的時候一天大概喝 4-5 公升的湯湯水水,包含發乳茶。 雖然月嫂走後我就沒有在喝湯,但我每天還是會補充 3-4 公升的水分。 發奶的話我覺得新和春的月子茶對我很有用,我每次開一包回沖一整天,結果奶漲到會益出來!
- 後期我就只喝孕哺兒的哺多多哺乳茶。 它雖然說每次餵奶前吃一次,不過我是每天吃一次就可以維持奶量,而且奶不會漲到不舒服,是一款我雖然業配但還是持續回購的產品。 延伸閱讀:奶速流暢&衝刺產量| 孕哺兒卵磷脂 、哺多多哺乳茶
- 至於訪間的發奶跟退奶食物,我個人是蠻注意的,能夠避免的話盡量避免。不過媽媽還是自己快樂就好,像我對食物不是很挑剔所以就還好。 可參考媽媽餵網站的發奶食物(連結)以及退奶食物(連結)當參考。 雖然我覺得當你真正要退奶,慢慢減少餵奶次數跟時間才是正確做法,我兩個禮拜就完全退奶了。
4) 哺乳時期的保健品
- 那些說什麼母奶比配方奶便宜的人根本沒有想到媽媽需要怎麼吃才有辦法產那麼多奶! 我花在保健品上面的錢也不少(雖然沒在算), 我持續吃著孕期的維他命。另外鈣的補充也非常重要! 因為母乳中每天會流失280-400 毫克的鈣質,乳汁排出越多流失越大,不然老了會骨質酥鬆。
- 另外媽媽也需要補鐵,因為寶寶的鐵是從母奶來的,所以媽媽一定要維持體內足夠的血紅素。 我自己懷孕前就有缺鐵,孕期跟產後更不用說了。 不吃鐵劑的話很快就頭暈(我量低到高鐵食物無法補充)。
- 由於我比較少吃魚,所以我會吃 1000mg 的 omega 3,這樣夠讓寶寶從母奶攝取增加腦部發展,也可以從堅果等攝取。
- 最後也有許多媽媽會吃減低塞奶機率的益菌。 這種價錢雖然不便宜(記得好像一天一顆約AUD$2)。 我是有買副牌的來吃,雖然不知道跟一般益菌有沒有差,但是塞奶很痛,我不敢跳過。
5) 保持心情愉悅 & 多休息
- 雖然講這種保持心情愉悅跟多休息就可以增加奶量好像是廢話,但我真的每次跟老公吵架奶量就會下降(那時候是用吸奶器,所以看得出來)。 當媽媽真的很難保持心情愉悅,更別說多休息。 不過餵奶這件事情真的是因人而異,有些女人乳腺就是比較多,還是有許多媽媽需要配合配方奶的。 所以媽媽能做的就是增加母乳成功率,任何母奶都是好的。
- 像我壓力就是餵太成功,想停又覺得可惜。 雖然講這種話好像在炫耀,所以我才說第二胎我不見得會餵母乳。
餵母奶 — 頻率& 時間長短紀錄分享
套我月嫂說的話,基本上寶寶會哭都是有原因的。 不是餓了、尿布濕了、累了、脹氣不舒服,只要抓到點寶寶就會停止哭泣。 Zara 是天使寶除了我們幸運,很大原因是我們一直用 APP 紀錄她的作息(直到她一歲多了還在用),所以很少哭鬧,不然莫名其妙三個小時就過了又要餵奶了!
在這裡我要跟大家分享月嫂教我的另一個方式,可能不是每個人都同意。 因為親餵基本上就是順著寶寶的需求,但我實在不喜歡一直被綁住的感覺。
在寶寶兩個禮拜大後,月嫂會當寶寶餓了或是哭的時候,用奶嘴安撫(這中間會陪她玩、tummy time 等),直到距離上一餐至少三小時到四小時後才開始餵。 這樣的好處是寶寶每次吃奶就會很專心,不會吸個五分鐘就不吃了,因為他們知道下一餐還很遠。
也許對許多人來說這樣很殘忍,但是我個人覺得這樣的平衡對我很受用。 當然前提是寶寶的成長曲線是正常,如果不夠當然需要勤餵;或者小孩餵淺,比較容易吐奶,就可能就需要少量多餐。 可是我每次一餵奶就是一邊至少三十分鐘(左右都會一起餵),然後會確保寶寶是醒著、有吞嚥的動作,也許這樣她才可以撐那麼久。
以下是我整年的餵奶紀錄。 第一個月沒有記錄因為有月嫂。
- 5-7 周大: 一天餵五次(每邊 20-30分鐘),每次可睡四個小時
- 8 周大:開始睡過夜,但白天午睡變成30分鐘醒來一次。 寶寶開始睡過夜一開始胸部晚上還是會腫脹,所以想庫存奶量的話,半夜可以起來擠奶。 不然就是擠一點點讓胸部舒服就好了,晚上久了沒吸身體自然知道不要那個時候產奶。一天餵五次,每次餵一小時。
- 10 周大: 有時候我擠完後寶寶才醒來,只能瓶餵。 大概喝 150ml。
- 12 周大:瓶餵 160ml,親餵一天4-5次,每邊餵 20 分鐘(共40分鐘)。 我開始會有時先餵一邊,兩個小時後再餵另一邊。 因為只喝一邊的話,寶寶沒辦法撐四小時。 所以這樣一天可能會餵七次。 APP 需要紀錄是先餵左奶還是右奶,免得會大小奶。
- 15 周大: 一天 4-5 次(共30分鐘)
- 18 周大:一天 4-5 次(共20分鐘),就算之後六個月開始吃副食品還是維持這樣。 因為我先餵奶再餵副食品。 這時寶寶不太會被餵到睡著了。
- 33 周大:一天4次(共10分鐘)。 八個月大已經會先讓寶寶吃東西再喝奶。 一天四次就是早上七點起來喝奶後再回去睡、中午吃完後後喝一點奶再回去睡午覺、下午醒來後喝個奶、吃晚餐、睡前再喝奶。
- 39 周大:一天3次(共10分鐘)。 只剩早上醒來後、下午午睡後、睡前奶。
- 45 周大:一天2次(共10分鐘)。只剩早晚,午睡後改給點心。
- 49.5 周大:睡前天1次(共10分鐘)
- 51 周大: 我開始每次餵奶就計時,每邊變成 3分鐘、2 分鐘、1 分鐘。 硬把她拿開乳頭時她會不高興,這時我會給她一個小餅乾,她就會忘了。
- 52.5 周大:完全停奶,沒有吃退奶食物也沒不舒服。可能我們有睡眠運練,睡眠儀式還是一樣,所以睡前不會吵(延伸閱讀:Baby 睡過夜 ? 半夜不抱、不哄,寶寶自行入睡訓練 6M+ 適用)
餵寶寶的姿勢,如何在外面也能很容易親餵?
我會提出這點是因為很多粉絲看到我餵 Zara 的姿勢都很驚訝怎麼會有這麼輕鬆的姿勢! 我不需要媽媽枕,也不需要躺下來,我就是坐著然後扶著 Zara 的頭。
這樣不只能夠訓練她的脖子強度,而且媽媽的手也不會不舒服。 我從她在醫院就這樣了,英文叫做馬鞍式 saddle。 也許因為這個姿勢的關係,讓我不管到哪裡餵奶都很方便!
餵母奶 373 天後的感想
老實說餵了超過一年的母乳,我確實可以理解餵母乳的好處多多。 以下幾點是我對餵母乳的感想:
- 很多人說小孩喝母奶比較不挑食。 這點我覺得是真的,因為有次我吃了很多薑,我老公無聊試喝我的奶就說薑味很重! 奶粉的味道很單一,母乳的口味則會隨著媽媽的飲食而改變。 Zara 對食物接受度確實比其他嬰兒高,但可是我們家都是以寶寶自主進食方式用餐,而且是全家一起吃,也有幫助建立良好的吃東西習慣。
- 出門很方便,尤其旅遊、搭飛機等。 不需要帶瓶瓶罐罐,只要跟著寶寶就可以到處跑。而且比較容易安撫,尤其在新的環境時。
- 免疫力增加。 這點我也覺得是真的,因為 Zara 很少生病。 停奶後就開始比較容易感冒,但我們家都盡量都吃全食食物而不是加工食品,所以跟其他小孩相比她免疫力算好。
- 跟母親有比較緊密的連結這點我覺得要看誰是主要的照顧者。 例如後期她一天也只喝兩次奶,那個時候我很忙碌,都是我老公在照顧她。斷奶後我女兒完全變成爸爸的小公主,幾乎都不找我。 雖然有點失落,但也很開心自己自由了。 所以以餵奶會讓小孩與媽媽更親近這不是真的,所以媽媽不要糾結著一定要餵母乳。
- 喝母乳容易瘦這件事情我也覺得不是真的,因為餵奶會讓人很餓,不小心反而會吃過多! 母乳消耗能量,但實際上也不是那麼多。 而且要注意什麼食物會塞奶與退奶,跟懷孕的時候一樣吃東西不自由。
- 退奶很難這點我覺得要看你怎麼退奶,以及在什麼階段退奶,如果像我這種餵了一年,一天一次,其實也沒剩什麼奶的媽媽,那麼我覺得就很容易。
如果問我第二胎還會餵母乳嗎?我的答案是:「我會抱著沒有壓力的心情嘗試。」畢竟能夠出國少帶這種東西對我這種有孩子前喜歡帶著八公斤行李出國的人來說實在是太吸引人了!
發佈留言